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金融机构总资产332万亿』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32.94万亿元,同比增长9.8%。
根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302.39万亿元,同比增长9.5%;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8.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3.7%。
此外,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负债为302.5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我国银行业机构负债为276.91万亿元,同比增长9.1%;证券业机构负债为6.46万亿元,同比增长15.6%;保险业机构负债为 19.22 万亿元,同比增长14.1%。
来源:新华社
『财政部: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民生 切实兜牢“三保”底线』
6月8日,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财政资金分配要突出重点、提质增效。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资金规模和力度大,要把准方向,聚焦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产业转型升级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集中发力。
会议要求,建立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的机制,推动财税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狠抓落实,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到最困难的地方、最急需的领域。要用好直达资金,确保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严格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要求,加强对资金的日常监督和重点监控,坚决杜绝截留挪用,对存在问题严肃问责。
会议强调,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压减一般性支出。会议指出,要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确保不出问题。一是多渠道安排资金。二是优化资金管理方式。三是加强监测督导和库款调度。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多部门联合部署 力挺海南自贸港建设』
6月8日,记者从国新办举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多部门将出台针对性举措,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加快推进。其中,“零关税”、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跨境资金流动等关键领域制度改革有望率先突破。
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表示,“零关税”是海南自由贸易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设计,具体说就是分步骤、分阶段实施以“零关税”为特征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
邹加怡透露,未来要制定“一负三正”四张清单,在制定四张清单时会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生态环保和有海南特色的产业,不断夯实海南实体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同时,会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对“一负三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总体上要逐步缩短负面清单,不断扩大正面清单,不断释放“零关税”政策红利。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地摊经济风靡背后:小微信贷难题初破局』
在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点赞为“人间的烟火,中国的生机”之后,地摊经济、小店经济开始迅速升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4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应将“路边摊”和“夫妻店”等经营主体纳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支持范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加大支持。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地摊经济”缓解就业压力,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至5月底,全国已有1200万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支持支付宝消费券核销的小店,流水比发券前一周环比增长高达73.4%。
超4成小店通过互联网银行融资自救
根据全国工商联5月8日发布的《2019-2020小微融资状况报告》显示,经过对全国超过15万家小微企业及个体户的调研发现,疫后小微企业及个体户的资金需求突出,但绝大部分扶一把就能活。
其中,40.5%有资金需求的长尾小微经营者在通过互联网银行融资自救;70%获得贷款的小微经营者认为精准“滴灌”无接触贷款有实效,平均1块钱利息能产生约2块钱利润;82.3%的微型企业和个人经营者认为,贷款可得率明显提升,现在贷款相比三年前更容易。调研发现,在有融资需求的小店中,73.7%的需求在50万元以下,96%在100万元以下,只要给予一点支持,就能迈过难关。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也在报告发布现场表示,“让大银行去帮小微企业是不现实的,实际执行上各种技术问题,落实不下去。我们应该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的应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财政部:1-5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2.7%』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29日公布2020年1-5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称“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5月,全国国有企业利润环比增长,已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1-5月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比降幅收窄,经济运行显著回升。5月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环比增长251.1%,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94.5%。1-5月,利润总额6630.9亿元,同比下降5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商务部:前5月我国境内投资者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962.7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551.8亿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1-5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的357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2962.7亿元人民币(合422亿美元),同比下降1.6%。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6018.8亿元人民币(合857.3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完成营业额3484.3亿元人民币(合496.3亿美元),同比下降7.1%。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1.1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8.2万人,5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65.8万人。
1-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355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折合512.1亿美元,同比下降6.2%;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比一季度降幅收窄7个百分点。5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8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折合98.7亿美元,同比增长4.2%)。
来源:第一财经
『多城迈入“无县时代”:10年减少141个县, 四大一线城市全部“无县化”』
近些年来,县制“历久不衰”的局面在发生变化,县数快速锐减,市辖区数量却在增长。民政部数据显示,2009年底,中国尚有1464个县,855个市辖区,2019年末,已缩减至1323个县,市辖区数量却增至965个。过去十年间,全国共撤销了141个县,同期增加了110个市辖区。
最近,全国范围内的撤县(市)设区再提速。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6月19日至今短短几日,长春、成都、烟台、邢台四城先后获国务院同意批准撤县(市)设区。
作为中国推进城市化的领头军,超大、特大城市亦率先步入“无县时代”,四大一线城市以及武汉、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早已实现“无县化”。另外,一些大城市尽管仍管辖少量的县,逐步向“无县”状态靠拢的意味亦相当明显。
多位受访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无县化”背后的根本推动力是中国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也是城镇之间联系不断紧密的结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行业重点资讯
『重磅!融资租赁监管规则落地』
6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位融资租赁界人士处获悉,银保监会近日已经下发《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加强融资租赁监督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化解风险,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融资租赁公司原本归口商务部监管,但商务部与银保监会完成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三类机构(以下简称“三类机构”)的经营规则和监督管理规则制定职责转隶工作,自此融资租赁公司政策出自银保监会,监管来自地方金融监管部门。
根据《办法》,银保监会对融资租赁公司增加了7个监管指标:
一、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货和其他租赁资产比重不得低于总资产的60%。
二、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资产总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8倍。风险资产总额按企业总资产减去现金、银行存款和国债后的剩余资产确定。
三、融资租货公司开展的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不得超过净资产的20%。
四、融资租赁公司应当加强对重点承租人的管理,控制单一承租人及承租人为关联方的业务比例,有效防范和分散经营风险。
融资租赁公司应当遵守以下监管指标:
1、单一客户融资集中度。融资租赁公司对单一承租人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
2、单一集团客户融资集中度。融资租赁公司对单一集团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
3、单一客户关联度。融资租赁公司对一个关联方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
4、全部关联度。融资租赁公司对全部关联方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
同时,给融资租赁业务上了五个“紧箍咒”,融资租赁公司不得有下列业务或活动:
一、非法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存款;
二、发放或受托发放贷款;
三、与其他融资租赁公司拆借或变相拆借资金;
四、通过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私募投资基金融资或转让资产;
五、法律法规、银保监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禁止开展的其他业务或活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广州启动地方金融监管沙盒试点 涵盖融资租赁等业态』
6月5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沙盒”试点工作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的通知,将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地方金融领域开展“监管沙盒”试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方面,北京已于2019年12月23日率先启动,目前已有两批次17个应用在试点。根据4月27日央行公布的第二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等6市(区)在列。
广州市此次试点是地方金融监管沙盒,具体试点机构范围包括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监管的“7+4”,即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投资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众筹机构、地方各类交易所等。
“监管沙盒”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及相关制度设计,为暂未实施应用的创新型金融产品、服务、业务模式,提供安全、可控的小范围封闭测试环境,通过测试全面掌握其设计漏洞及风险情况,为进一步改进完善或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来源:澎湃新闻
『融资租赁行业2019年年度报告新鲜出炉!』
融资租赁行业政策概况
2019年上海、天津、广州地方金融监管局陆续出台地方监管政策,在地方加强监管的同时,广东省佛山市、东莞市、珠海市、广州市、以及安徽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地分别出台继续鼓励融资租赁服务实体、项目补贴方案。
上市公司和三板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情况
经过对上市公司和三板挂牌公司开展融资租赁情况的年度跟踪和分析,对2019年度上市公司和三板挂牌公司开展融资租赁的重点特点和变化总结如下:
1、2019年上市公司和三板挂牌公司开展融资租赁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行业投放结构出现显著变化,主板和三板的融资租赁期数占比增减互现,且整体单笔融资租赁规模出现显著上涨,表明租赁投放向大型公司倾斜;
3、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租赁需求和投放出现上升苗头。
一级市场创新创业类公司开展融资租赁情况
2019年进行融资的一级市场创新创业类公司中有203家曾通过融资租赁或保理进行融资,其中82家曾通过融资租赁进行融资,156家曾通过保理进行融资。
从所处融资轮次来看,融资租赁向早期(A/B轮)创新创业类公司渗透。
融资租赁公司发行债券及融资成本变化
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有主体评级的发债融资租赁公司数量从29家上升至57家,AAA级租赁公司数量从7家上升至33家。一方面,发债进行直接融资的大型金租和商租公司增加;另一方面,原有AA+级租赁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增加资本、以及内生性增长提升资产和运营实力晋升至AAA等级。
从融资规模看,AAA级融资规模占比不断上升,一方面受益于AAA级租赁公司数量上升,另一方面在当前信用二元化的情况下,AAA级债券更受市场投资青睐。
2019年融资租赁行业共发行各类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493期,融资总额达5292亿元,较2018年分别上升22.03%和18.36%,主要涵盖金融债、公司债券、短融和超短融以及ABS。
从债券评级来看,进入2017年以后AAA级债券规模大幅提升,一方面融资租赁公司债券融资规模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市场风险偏好改变,AAA级债券更受投资者青睐。2019年市场略有转变,AAA级债券规模首次出现下降,而AA+级债券发行规模接近2016年水平。由于超短期融资债券和定向工具没有债券评价,此处统计仅包括了私募债、短期融资债券、一般公司债和一般中期票据。
来源:租赁智库快讯
『我国融资租赁业在上半年依然保持着平稳发展势头』
2020年上半年,尽管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行业新规出现更迭,我国融资租赁业在上半年依然保持着平稳发展势头。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行业层面,监管趋严推动行业加速洗牌,配套的外部发展环境也在持续完善。业务层面,多家租赁公司因疫情错失的租赁业务在逐步恢复中,同时在变化的环境中做好准备,加快在资本市场发力,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流动性,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看新规落地:今年1月初,银保监会就曾下发《融资租赁公司暂行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5个月后,正式的《办法》重磅落地。《办法》对融资租赁业务经营划出了多条红线,旨在引导融资租赁公司合规经营,防范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看融资发债:提升公司流动性。当前,国内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逐步恢复,银行信贷投放节奏也逐步加快。
三看地方排查:推动行业减量提质。自去年以来,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已对辖区内融资租赁公司展开排查清理工作。今年,地方监管部门的排查工作继续提速。随着清理速度的加快,空壳和违规经营企业逐步退场,行业经营环境会得到显著净化。
来源:金融时报
『半年“扫描”:金融租赁行业变中求稳促发展』
近日,一则广发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筹建组的招聘公告吸引了租赁业内的关注。虽然还未有具体的筹建信息公布出来,但不难看出,广发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计划正在加速落地。
不仅是广发银行,今年4月,中国银行相关金融租赁公司的筹建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设立已获得银保监会批复同意,注册资本拟为108亿元人民币,中行持股比例达92.59%。
一直以来,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都是金融租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无论是公司资产规模还是净利润水平均表现亮眼。国际评级机构标普信评也在其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提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但得益于母行的有力支持,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信用质量将维持稳定。
整体来看,2020年上半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经济衰退等不利影响,但金融租赁业仍然保持了较为平稳且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70家金融租赁公司,其中有37家由银行全资控股。从上半年业内拟筹建金融租赁公司的各方动向来看,资本对于金融租赁行业的投资热情未减。
金融租赁公司的新设与筹建脚步未受到疫情的影响,而在经营方面,租赁企业也展现出了较强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与应对各种困难的信心。中国外资租赁委员会近期对融资租赁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97%的企业在近半年内不担心持续经营的问题。
来源:金融时报
@ 2019 Jux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easing Co.,Ltd.
沪ICP备14050888号-2